社科院经济学在职博士的学术评价体系如何建立
返回列表
2025-05-15
来源: 关键词:

1. 多元化评价标准:
社科院应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在职博士的特殊性,避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综合考量在职博士的学术成果、研究能力、实践经验等多方面因素。
2. 创新性评价方法:
社科院研究生院在职博士项目在推动学术评价体系改革和提升学术质量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博士生在研究中,往往能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为学术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3. 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
课程设计以全日制博士生课程方案为基础,涵盖了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等知识体系,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注重方法技术,综合提高理论基础和分析能力,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
4. 专家评审组考核:
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在招收博士后时,会成立专家评审组,采用面试、答辩等形式考核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5. 自主确定选题:
如“培远计划”允许入选学者在5年内无须承担考核任务,可以自主确定选题,并在资助期内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著述或高质量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这也是学术评价体系建立中对学者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尊重和鼓励。
6. 学科建设与学位点设置:
经济学院现有学士学位点1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10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1个,学术型博士学位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在读学生500余人,专业覆盖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完善的学科建设和学位点设置有助于构建全面的学术评价体系。
7. 与实际应用结合:
财经院定位为学术型智库,即建立在学术研究基础上、以学术研究为支撑的党和国家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其主要任务是立足于为党中央、国务院的科学决策服务,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政策建议。这种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定位,也影响着学术评价体系的建立,即注重学术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