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生招生简章中对批判性思考有何要求
返回列表在当今知识不断更新、学术研究日益复杂的时代,在职博士生的培养备受关注。批判性思考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在职博士生招生简章中对其有着特殊的要求,这不仅关乎博士生个人的学术成长,更影响着整个学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一、课程学习中的要求
在职博士生的课程学习是其学术之旅的重要开端。在课程设置方面,招生简章往往要求学生以批判性思考对待所学课程内容。一方面,对于专业理论课程,不能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例如,在经济学的高级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在职博士生需要深入分析经典理论背后的假设。像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在现实中的局限性,他们要通过阅读大量的经济学研究报告,如《经济研究》等杂志中的相关文章,发现不同学者对于传统理论假设的挑战,从而形成自己对于该理论在现代经济环境下适用性的批判性思考。在跨学科课程中,批判性思考的要求更加凸显。以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课程为例,在职博士生要能够辨析不同学科知识融合过程中的合理性。他们需要对比不同高校类似交叉课程的教学大纲,分析其中知识模块组合的逻辑关系,对本校课程提出改进建议,这就需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批判性的审视。
二、科研能力培养的要求
科研能力是在职博士生的核心竞争力。招生简章对批判性思考在科研能力培养方面有着明确要求。在选题阶段,在职博士生必须运用批判性思考。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博士生不会盲目跟风选择热门研究课题。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虽然当前关于算法优化的研究很多,但博士生要通过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如参考国际人工智能顶级会议(如AAAI等)上的论文研究方向,发现一些被忽视但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点,如算法的问题等。在研究过程中,批判性思考有助于对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评估。以医学在职博士生的临床试验研究为例,他们要批判性地看待传统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通过对以往类似研究的Meta分析,参考如《柳叶刀》等医学权威杂志上的研究方法讨论,思考传统方法可能存在的偏差,从而可能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或者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论文撰写与答辩的要求
论文是在职博士生成果的重要体现,在论文撰写和答辩过程中,批判性思考贯穿始终。在论文撰写时,内容上要求博士生进行批判性的阐述。以社会学论文为例,对于已有的社会现象解释理论,博士生要批判性地分析其解释力。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调查数据(如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对比不同学者对于同一社会现象的解释模型,找出已有理论的不足之处,进而构建自己更为合理的理论解释。在论文答辩中,批判性思考体现在对评委意见的回应上。在职博士生不能仅仅是接受评委的意见,而是要批判性地分析评委意见的合理性。如果评委对论文中的某个观点提出质疑,博士生要回顾自己的研究过程,参考更多的学术文献,有理有据地回应评委的意见,这就需要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研究中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在职博士生招生简章对批判性思考的要求体现在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培养以及论文撰写与答辩等多个方面。这反映了现代学术培养体系对博士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重视。在职博士生应该深刻认识到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加系统地培养在职博士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以及如何在不同学科领域制定更为细化的批判性思考评价标准。